Blogs

2022/12/06 高齡族群與肌少症





高齡化肌肉流失速度增快?

自2018年起,台灣正式邁入「高齡社會」,7人便有1人為高齡長者。隨著年齡增長,肌肉流失速度加劇,尤其60歲後,肌肉流失速度更快,每年流失率最高達3%。當肌肉減弱導致行動力變差,造成肌少症的比率也會隨之增加。

台灣本土的研究則顯示,65 歲以上的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 3.9~7.3%(女性:2.5~6.5%;男性:5.4~8.2%)。





肌少症的認定


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。2010年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提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,包括肌肉質量減少,加上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兩者之一。

肌量:

醫學指標:太瘦=BMI<23;太胖= BMI> 30公斤/公尺2
可能現象:胃口不好,終日坐躺
建議測法:量一量身高與體重,或從照片看看身高是否變矮
改善良方:補充蛋白質或特殊營養品(如支鏈胺基酸)。


肌力:
醫學指標:握力:男性<30公斤;女性< 20公斤
可能現象:手抖不穩,無力提物
建議測法:能否緊握對方的手,或是舉筷夾物掉東掉西
改善良方:手握彈力球練習握力、加強上臂阻力運動。


肌能:
醫學指標:行走速度≤0.8 公尺/秒
可能現象:腳步遲緩,關節無力
建議測法:以斑馬線小綠人計秒無法在16秒內走過20公尺的標準兩線道,或是要走24步以上。
改善良方:培養健走的習慣、加強大腿肌肉阻力運動。




肌少症可能成因


肌少症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。原發性肌少症為找不到特定原因,僅因年紀老化造成的肌少症。次發性肌少症的原因包括:活動力下降(例如:長期臥床、失能)、疾病(例如:嚴重器官衰竭、癌症、內分泌疾病)、營養不良(含攝取不足、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)。大多數肌少症由多重疾病或風險因子所造成,並非單一病因或病理所能解釋。





【資料出處】

今健康,糖尿病合併肌少症為一般人3倍 專家:多補充3種營養素。2021。
https://today.line.me/tw/v2/article/GV1nk5
 
吳至行,肌少症-老年糖尿病患的隱藏殺手。糖尿病家族。於2022/12/5取自
https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Event/2018/diabetes/Home/news_cont/126
 
朱俊哲,肌少症。長庚醫訊,2022。
https://www.cgmh.org.tw/cgmn/category.asp?id_seq=1903012#.Y42ZR3ZBxPY